•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你的努力,比一个“最强大脑”更重要

发布时间:2018-04-14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新一季科学竞技节目 《最强大脑》最近完美收官。本季比赛中,一批“95后”、“00后”青少年一展风姿,让人印象深刻,郭小舟就是其中一位。郭小舟现就读于复旦大学心理学系研究生二年级,在 《最强大脑》 节目中,他过关斩将,最终成为征战国际赛的七位选手之一。

从“熊孩子”到“好孩子”

记者见到郭小舟的那天,他身着一身墨绿色卫衣,笑起来开朗而阳光,和在节目中西装得体、不苟言笑的形象相距甚远。自从上了这档以“烧脑”著称的电视节目,他被很多人认为是“别人家的孩子”,微博上的一万多粉丝也常常向他请教学业问题,但很少人知道,其实这背后有一段“熊孩子”成长史。

从小生长在广州的郭小舟,带着父母的殷切期望,一路读着全市最好的小学、初中,最后考进了排名前十的市重点中学。这样的成长经历听起来似乎很顺利,但事实却是:“从小学到高中,我都是全年级被请家长次数最多的人。”

郭小舟坦言,他在童年时期就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顽皮、好动、不爱听话,而且很难集中注意力。后来他被确诊为多动症。“我在高中之前没有交过作业,因此父母经常会接到老师的告状电话。”虽然有些“离经叛道”,但是他的学习成绩始终能保持在班级前十,令父母和老师颇有些束手无策。

郭小舟人生的第一次转折点出现在高考。“在复习阶段,我的注意力还是很不集中,在桌子前坐一天,其实只有三四个小时在学习。”成绩出来后,他只考上了一所本地的一本高校。不过正是这次“挫折”,让他的心里突然升起一股想要“努力”、想要改变的劲儿,而这股劲儿支撑他走过了考研的两年———“第一年差复旦心理系录取分数线一分,我想着再来一次,第二年就高出了十几分。”

挑战极限不光需要天赋,同时需要勤奋和坚持

自从郭小舟成为 《最强大脑》 的明星选手后,他在网络和校园中收获了无数关注,而这段经历也更让他感受到努力的价值。

郭小舟说,他的参赛理由非常单纯,就是觉得“好玩儿”。在最初的海选环节,所有人需要完成两轮智力题测试和一轮项目赛测试,10万人中只有100人走上了节目舞台。在他看来,能够破解这些题目的并不一定是“天才”,关键在于理解问题、寻求最佳策略。这也是“最好玩”的部分,因为你在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这不光需要天赋,同时也需要勤奋和坚持。

“我跻身12强后发现,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智力超群的,他们学习能力非常强,我算是个‘努力型’选手。”郭小舟坦陈,他曾经在比赛前夜练项目练到凌晨四五点,“我就想看看,能不能找出更好的策略。”而他相信,自己之所以能晋级12强,正是因为在不计较输赢的前提下,投入了百分百的热情和努力。

在他看来,真正所谓的“最强大脑”,是要善于在相同中找不同、在不同中找相同,从而形成一套规律。而记忆的程度取决于知识的深度,这一点没有其他诀窍,只能靠不断的思考和理解。

想为教育做点什么,希望未来课堂给孩子更多探索空间

明年,郭小舟就将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业。谈及未来,他的理想是:为中国的教育做点什么。

郭小舟提到,眼下他正在跟随导师、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进行一项教育课题的研究。这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理念及模式———将课堂教育的时间对半分,一半时间由老师介绍课程纲要、框架,另一半时间则由学生自由思考、讨论,攻破具体的知识点。这个名为“对分课堂”的理念,其实在非洲一些国家以及泰国早有实践。

张学新提到,传统讲授法传授知识系统、高效,但本质上是被动学习;长期教学改革中形成的讨论法,能够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但知识学习的系统性、效率不够。简言之,近400年的现代学校教育形成了讲授法和讨论法两种教学范式,双方各有千秋,也各有缺陷,一直无法有效融合,构成了全世界教育改革的一种困境。“我们是想探讨,如何突破基于灌输模式的传统讲授法。”他表示,对分课堂既非纯粹“以教师为中心”,也非纯粹“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两者的有机整合。它巧妙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鼓励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与合作能力等核心素养。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你的努力,比一个“最强大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