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梦萦醒觉溪》全文

发布时间:2021-12-13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梦萦醒觉溪

潘嘉强 著

f3f05d095aa94adea2528f2922e61eae.jpg

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谨以此书

献给

养育我的父老乡亲

合江中学百年华诞

泸州建市三十周年

23709ad91eff47c2b0c73579ab84711d.png

“三真”最宝贵

——《梦萦醒觉溪》序

李锡炎

嘉强同志专程送来书稿,约我为他的文集《梦萦醒觉溪》作序。我作为最初的读者,感到十分荣幸。一见到书名,我就感到十分亲切,因为我曾去过合江县赤水河畔的醒觉溪码头,当时就觉得这个地方的名字取得好,颇富哲理和诗情画意。如今,嘉强同志以自己的故乡之名,作为自己文集的情感结点,我觉得十分真切,具有一种朴实的自然美感。

我与嘉强同志相识已有二十八年,是老同事老朋友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泸州市委工作,嘉强同志在市政府办公室工作,在筹备泸州市首届名酒节时曾有过直接接触。从那时起,我们就比较熟悉了,但对他更深入的了解,还是在看了他写的《梦萦醒觉溪》这本文集之后。嘉强同志的为人,如同他的名字寓意一样,诚以待人,毅以处事,嘉言懿行,努力图强。他写这本文集也是如此态度,尽可能好中求好。

《梦萦醒觉溪》提到的地方和事情,其中有一些也是我经过的,对过去的岁月有许多同感,也引起自己的一些回忆。《梦萦醒觉溪》这本文集有情思悠远、岁月缤纷、韶华剪影、文论随笔、师友情长五个部分共100多篇文章,我通读了一遍,有些文章还看了几遍,深深感到在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真诚朴实的珍贵情感。第一辑的头几篇文章是写家乡历史和风土人情的,写得真实生动。从儿歌到合江方言,从古朴风情到合江果王,充满了乡土气息和浓郁的怀念之情。读“川江号子”这篇散文,给人以美的享受。它把“号子头”“幺姑儿”写活了,把人们带到了长江之滨和赤水河畔,沉醉在美妙的川江号子之中。“魂牵赤水河”是文集中的上乘之作,读后给人“临流意远,登高心旷”之感。这篇文章从赤河恋、赤河颂,到赤河泪、赤河怨,再到赤河怒,写出了赤水河几十年的变化,写出赤水河两岸老百姓的愿望和憧憬,也写出作者本人从童年游河戏水到中年抗旱盼水、为百姓办事服务的心境变化,更写出了百姓的心声和时代的呼唤。第五辑写出了作者的感恩心、朋友情,正如卷首语所言:“一张张鲜活面容,如星辰闪烁夜空。一件件如烟往事,像白云飘过蓝天。”把师友情长写得生动真切。

读《梦萦醒觉溪》这本文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真”:即真话言心,真情感人,真实可信。此文集所涉及的史料翔实,所写的事由、过程、情节真实细腻,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作者对故乡的一草一木,对家人、领导、师长、同事、朋友的所言所感,都充满着真挚的情谊,可谓真情感人。作者对某些热点问题和时弊,对孩童女友的真情和对自己的剖析,敢于讲真话、吐真言,坦露心境,毫不掩饰,做到真话言心,确实难能可贵。上述的“真情、真话、真实”,是这本文集的精华和灵魂。这才是人世间最可宝贵的东西!

2012年4月于成都光华村  

(序者系本人挚友,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国家社科项目评审专家,详见本书《老友蓉城乐》。)

“三农”情犹深

——《梦萦醒觉溪》序

杨正康

嘉强将其书稿《梦萦醒觉溪》送来,嘱我为一序。鉴于嘉强与我之间的兄弟情谊,他任泸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时,协助我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我便欣然应允。读完书稿,我为嘉强勤奋的精神和流畅的文笔,以及他对家乡和亲朋的挚爱所感动。

怀旧忆往昔,“三农”情犹深。1990年9月,我调泸州市政府工作,方与嘉强相识,并一起工作,历时11年。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调查研究深入具体的作风,他同农口系统同志们那种不计得失,努力工作,彼此信任,亲密无间的精神,让我至今难忘。从《梦萦醒觉溪》中,特别是第三辑《韶华剪影》的文章中,都可看出嘉强对不少问题的独到见解,他的工作精神和求实作风,也反映了当时泸州农口系统同志们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团队的合作精神,读来亲切感人,令人不禁回忆起那些辛劳而愉快的岁月……

对家乡和父老乡亲的热爱,反映出一个人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这种情怀,是一种境界。嘉强热爱家乡,热爱家乡那片热土上的乡亲。从书名《梦萦醒觉溪》即可看出他对生他养他的醒觉溪,有着多么深厚的感情。对醒觉溪,他不是“梦回”,不是“梦见”,而是“梦萦”,说明他对家乡思之切切,魂牵梦绕,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这种真挚的热爱之情。

《梦萦醒觉溪》还记述了不少感人的亲情、师生情、朋友情、同志情。书的第五辑《师友情长》集中写了嘉强与师友的深情厚谊。实际上,在全书中处处都有这种情谊的光点在闪烁。嘉强是个重情重义的人。

嘉强读高中时,成绩优异。高考时,只因体检时发现肺部有点“感染”而被拒之大学门外。因其学习方法佳、成绩优、表现好,高中毕业即留校任教。中学生教中学生,在合江中学被传为佳话,嘉强虽未进入大学深造,但在实际工作和社会实践的“大学”里,所学到的知识和增长的才干,使他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才。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他都干一行爱一行,行行都干得很出色,受到大家的好评。《梦萦醒觉溪》中有生动具体的记述。

嘉强淡泊名利,谦虚诚恳,清正廉洁,待人和善,耿直真诚,工作中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他的品德和能力赢得了不少朋友,也因此受人尊敬。嘉强勤奋,退休后,他回忆过去,笔耕不止。在几年时间里,写出了带自传性质的回忆文章100多篇,20余万文字。这些文字既单独成篇,串在一起又划出了他的人生轨迹。对走过的人生道路进行总结,快乐每一天,走好退休后的每一步。我想《梦萦醒觉溪》的意义,应在于此吧。

是为序

2012年9月于泸州  

(序者系本人挚友,同龄老庚,详见本书《加强泸州农业》。)

奔流而歌

----感悟《梦萦醒觉溪》

李 季

嘉强先生属于赤水河交汇长江的那块土地。

选择自身亲历、饶有兴味的人物与往事,饱含对家乡风俗人情、历史沿革的浓情,书写不尽的感慨与快意,或直白言之、或娓娓道来,自然晓畅、独出机杼——如同醒觉溪水,一路流淌、一路歌唱……

忆事、状物、记人,浸润着对故乡炽热深沉的爱恋。在首辑《情思悠远》里,直抒胸臆,以《魂牵赤水河》为纲,《荔乡儿女》为纵,《故居小院》《合江荔枝》《川江号子》诸篇为经,勾勒出形神俱奇的家乡风情画面,并让人置身最佳观察点:川南黔北山水尽入眼底,泥土芬芳扑面而来,拉纤号子激越得人热血沸腾,红荔枝吃在口里甜在心头。在《踏歌行》中,独自一人来到赤水河与长江汇流的石磐角尽情引吭高歌《黄河颂》,正是这种爱的爆发与沉淀,让人过目难忘。这种爱,像红线贯穿在《岁月缤纷》,像幽兰飘香在《韶华剪影》,像瀑布倾注在《文论随笔》,像珍珠镶嵌在《师友情长》。 

家园的依恋是永远的依恋。从70多年前的赤水河畔醒觉溪码头走来,不管是路滑泥泞,还是暮色苍茫,爱都在心头生长,走得踏实。爱亲人,爱养育祖孙三代的故居小院,才会爱师长、校友、同事、学生、乡邻,才会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正是这种博爱,两鬓斑白的古稀老人捧出了沉甸甸的回忆录。

真实深刻地记下自己从家园到校园到田园,从事教育、知青、文秘、农村工作中有价值的东西,需要眼力和勇气。记良母、长姐、贤妻、儿女亲情温馨,念恩师、校友一往情深,忆知青办、秘书二处、市农委激情依旧,谈改革发展给人欣喜,对伪科学的鞭笞辛辣尖锐,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让人感动。《命运多舛》《文革见闻》以小见大,把反右的伤害、文革的荒唐勾勒入目。《三年饥荒》则震撼人心,把饥饿、饥荒这种铭心蚀骨之痛,也是民族进程中最不能忽略的东西实录:“据合江县志记载,三年间合江县人口由1957年末的55万多人,下降到1961年末的不足50万人,减少了十分之一。”“事实上,那几年四川根本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合江县更是风调雨顺,无论粮菜瓜豆只要种下去就有好收成,荒芜的良田沃土里,野草长得繁茂旺盛。多好的年辰哦,真不该饿死人啊!”“值得国人永远铭记,深刻反思。”“这就是中国农民淳朴高尚的品质,当政者应当倍加珍惜。”不多的文字聚焦共和国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痛定思痛的感慨,是语重心长的提醒,是肝胆相照的告诫,是爱、责任、浩气等正能量的喷发。

万水千山,“醒觉溪”充满诗意又富有哲理,承载着的,又岂止游子的梦!

喜怒哀乐尽显而厚重,是表里俱澄澈;满目青山夕照明,是睿智且心灵淡定从容;对家乡土地深沉的眷恋,是社会良知的深情呼唤,使人有幸触摸到精彩人生的脉络,感受到一种成长的、人性的温暖。溪水在不断前行,因为未来最美,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期许,尽其所责、勇于担当……

生命的价值莫过于此!

2013年9月于成都  

(作者系本人挚友,合江老乡,详见本书《百年丰碑》。)

实录品格  志书特色

郑尚可

(一)

2011年初春,潘嘉强来到北京,特意到我寓所看望,畅谈了两次。

嘉强是我合江中学校友,属1960级,我是1956级。我们虽是首次谋面,但却没有陌生感,一点也不拘束,像是多年好友。当时我们正在编写一部回忆中学母校的著作,即2013年出版的《回眸那年那月》,那时正处于组稿阶段。

他拿出自己的两篇文章征求我的意见。一篇是《梦萦中南山》,回忆50年代合中的校园生活;另一篇是《魂牵赤水河》,描述家乡景物、民风民俗、文化积淀和革命传统。我看后表示两篇文章都可用,在我见过的来稿中属上乘之作。

他还赠我一本他所作的小册子《弦歌旧影中南山》,包括14篇短文,多数是记述校友中的佼佼者,为献给合江中学百年华诞而写作印制的。很有意义,可见作者是个有心之人。

我当场翻阅一过,并立即萌生一念,对他说:“很好,很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你可以接着写下去,扩展开来,深入发挥,写它八九十篇,就能编成一本很像样的回忆录。”受到我的鼓励,他表情很兴奋,内心肯定已是认可我的主意了。但凭着自己多年写作的经验,知道说说容易,要真做起来也是很难很难的。

2012年5月,我携夫人桑静珍回四川。先在成都参加川大和中学同学聚会,召开《回眸那年那月》第一次全体编委会议。然后,在贾朝荫、黎茂章、潘嘉强等学友热情地邀请和陪同下回到合江,看望亲友,游览川南、黔北的一些名胜。

这期间,嘉强拿出了《梦萦醒觉溪》的80多篇初稿。我不觉大吃一惊:这么快!拟订中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静珍一见,便爱不释手地读起来,连声叫好,说她就爱看这样的回忆过去的真实文字。我一听,便感到嘉强成功了,因为静珍很少夸奖一部书。作为一般读者,她的意见很有代表性。

回到北京,我认真、仔细地阅读了全书,写诗一首,编入我的第二本诗词集《清风闲咏》:

七律·读嘉强学友《梦萦醒觉溪》

潺湲细水出之溪,汇入长江骏马驰。

岁月缤纷流逝日,乐章绚彩奏鸣时。

梦牵笔架思腴土,歌绕中南念懿师。

多少韶华如影去,绵绵情愫友当知。

(二)

最近二三十年,写作和出版回忆录成为一种时尚,应该说这是一件大好事。回忆录是个人记忆中的历史,属于非虚构性写作,因其纪实、实录、真实的特点而受到广大读者青睐。也许是人们见多了胡编乱造的影视作品,因而很自然就把视线转向非虚构著作。这是可以理解的。

本来,艺术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并不是对立的,而且照理说前者的真实性程度比后者更高,因为它更为概括和典型。但是,由于某些作者有意无意地摒弃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遂导致作品的真实性流失而不被读者和观众认同。但冠之以“纪实”、“实录”的作品就肯定真实、可信吗?其实也未必。如果这些作品的书写者有偏见、有遗忘,采取有选择性回忆,那就同样会失之偏颇。

纪实性非虚构性写作的生命力在于“真实”二字。所谓真实,就是不能虚饰、挟私,做到客观、公正、准确。实事求是地叙事写人,描述历史和生活,还原其真相。这需要作者抱着一种严谨的创作态度,对历史和生活有一种敬畏之心;需要书写者学习和继承古代史学家“秉笔直书”的史学传统。

前人一向褒美“实录”的原则,何为“实录”?《汉书》的作者班固,以司马迁的《史记》为例进行了诠释:“善叙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司马迁的《史记》如此,班固的《汉书》也是如此,或者说更有胜之。

这是历代史学家坚持的原则,他们称之为“史德”。今日的历史学家、方志学家,以至一般回忆录的作者,都应发扬这种求真求实的精神,让自己的著作具有“实录”的可贵品格。

嘉强的回忆录《梦萦醒觉溪》,最值得称道之处,便是它具备这种优秀的品质。也正由于看重它这一点,泸州史志网把其书稿上传发表,因为它有着史料的宝贵价值,可作编撰史志的重要参考。

作者说他写此书的初衷是:遥记山水风光,回溯风土人情。畅叙人生感悟,感受时代风云。倾诉内心情愫,奉献至爱亲朋。他的感情是真挚的、热烈的,而其书写又是客观的、冷静的。透过他的笔触,读者不仅了解他个人的一生发展轨迹、生活和工作经历,而且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变迁。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书可视为时代的一面镜子,鲜活而生动的地方史。

在“岁月缤纷”一辑中,他既收入《少年劳作》《中南山弦歌》《楠木林旧影》《泸高统考》等,也编入《吆麻雀》《三年饥荒》《文革见闻》等。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历史的真实,把那个时代的面貌全面如实地呈现出来。

当然,作者对材料有所取舍,写的都是自己的亲身见闻和熟悉的人物和事件,但决不以个人好恶为标准,有意或无意地遗漏和排斥什么重大的内容。如果有所疏失,人们就不禁会问:“你所记录的是那个时代的全貌吗?历史果真如你所说那样吗?”

在“师友情长”一辑中,他既为专家、教授立传,也有草根、普通人一席之地。特别是“命运多舛”一文,不仅记述了李绍华个人的富有传奇性的遭遇,而且又通过他的“苦乐”故事折射出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这是可以称作“史笔”的。

反映历史和现实,有人总喜欢“以偏概全”,夸大什么或缩小什么,“报喜不报忧”或“报忧不报喜”,“只写光明面”或“只写阴暗面”,这些都是片面的,而不是全面的客观的真实;因为在历史和现实中,“忧”与“喜”、“光明”与“阴暗”总是同在的。“以偏概全”不能获得人们的认同,也无法经受历史的检验。

(三)

一般的回忆录,大都以时间为顺序,叙述自己的人生轨迹,也就是有生之年的重大活动和经历。有的还写出自己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悟,甚至留给读者若干富于哲理的名言警句。只要态度严谨、叙事真实,这样的回忆录也是好的,有益于社会,甚至还可以补正史之不足。但终觉有些“一般化”,略嫌不足。

嘉强的《梦萦醒觉溪》却不是这个写法,有它独特的内容和结构。全书分为5个部分,收入120多篇文章,它们独自成文,又互相联系。

在他的笔下,有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副都督夏之时,革命家恽代英、穆青、李大章、贾若瑜,美学家王朝闻,老干部方约、尹延厚、邵德文、邹正涛、任一之,特级教师文伯伦、何秀荣,作曲家罗念一,歌唱家张永泉,副县长曾昭明,企业家黎茂章,画家张臣杰、杨洪烈、李家任,教授专家李声伟、胡永樑、李兴启、王黔勉,中学校长贾朝荫、孙庆五、赵复华,老三届学子王世雄、宋家惠、刘剑锋、周宏光、张正中,等等。涵盖了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突出其主要事迹和贡献。因此,本书可列入“泸州、合江人物志”。

他写人物生存的环境,但不是简介或概说,而是详尽地加以描述,都有他在其间的活动。其中有他的出身地醒觉溪,求学地中南山,教书地福宝镇、流杯池;流经县城的长江与赤水河,两江交汇的石磐角;川南名胜笔架山、老泸州、法王寺、尧坝古镇、雪山关、护国岩、太平渡、二郎滩。除了这些令人流连的秀丽山水风光外,他还记录了家乡的丰饶物产:中华鲟,合江荔枝,泸州老窖、桂圆、双季稻,古蔺郎酒,等等。因此,本书又可看作“泸州、合江景物志”。

他还满有兴味地描绘故乡的风土人情。节日风俗:过春节,办年货,吃年饭,守田坎,扫财门,立灯杆,耍龙灯,偷青菜;清明节,踏青游玩,祭祖扫墓;端午节,划龙船,抢鸭子;中秋节,燃点小橘灯,玩柑子龙灯。童年乐趣:放风筝,滚铁环,斗蟋蟀,打水漂,抽陀螺,喂洋虫,划甘蔗,捉蜻蜓,逗蚂蚁,做凉糕,照黄鳝,搬螃蟹。民间风情:补锅、修瓷、割猪、骟鸡、榨油、打更。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号子、先市酱油、合江大贰,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这些引人入胜的篇章,简直就是“川南、黔北风俗志”。

人物志、景物志、风俗志,构成了《梦萦醒觉溪》的志书特色,拓展了全书的广度和深度。不少篇章,如《魂牵赤水河》《我的政绩观》《人口质量忧思》《直面伪科学》等,融入了作者的许多人生感悟,以及对社会现象、历史问题的深沉思考。不乏真知灼见,给人启迪,值得人们特别是为政者深思。

这些正是一般回忆录的欠缺之处。嘉强的《梦萦醒觉溪》则为回忆录的写作提供和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既保存古代史学家实录的品格,又富有现代志书的特色,令人读后顿生耳目一新之感。他的探索是成功的,有着积极的意义。多一种形式就多一种选择,创作的领域将会更加宽阔。

(四)

他的著述内容具体、充实,材料详尽、丰富,让人获得许多知识,有着认识的意义,了解历史和现实。同时,它又能激发起读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从思想上受到启迪,让心灵获得净化。这就是文学的教育作用。尽管这部回忆录并不以文采取胜,纪实之作多不以文采见长,也不能提出如此要求。但嘉强长期从事文秘工作,思路清晰,构思缜密,叙事、说理娓娓道来、有条不紊;而且,练就了扎实而娴熟的语言功底,字斟句酌,反复琢磨,遂形成朴实、简练、准确的文风,“辩而不华,质而不俚”,这正好吻合非虚构性文体的写作要求。读着书中的不少篇章,可以得到一种愉悦的美学享受。

认识的意义,教育的作用,审美的价值,一部作品占有其中一条,应该说就有存在的理由。嘉强的《梦萦醒觉溪》可谓兼而有之,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史志性于一体,十分难能可贵,流传于世肯定是无疑的了。

2014年6月于北京  

(作者系本人挚友,合江中学学长,北京作家,详见本书《大器晚成》。)

七  律

读嘉强先生《梦萦醒觉溪》有感

钟如雄

一简平凡破万章,鲁人下问读书郎。

手谈五岳苍生泪,血砺九流天蝎肠。

赤白子归啼空悟,玄黄夸父叹汪洋。

女娲庙里寻仙梦,一夜空蒙一羽鸯。

2014年9月于成都

(作者系本人挚友,合江老乡,北大学子,文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教授。)

七  律

贺嘉强先生《梦萦醒觉溪》

朱华熙 

一卷堪珍写大观,如烟往事此中还。

长年跋涉勤探路,十载休闲未下鞍。

去伪存真留信史,扬清激浊正儒冠。

回眸望处三江秀,醒觉溪边花欲燃。

2012年5月撰书于合江

84aa0a1b4fbc446db93e966cdd356e00.Jpeg

朱华熙挚友为本书题诗并书

(作者系本人挚友,合江老乡,四川省老年书画研究会、西岭书画院创作研究员。)


读潘老嘉强先生大作《梦萦醒觉溪》有感

虞潜

满纸情真善美言,文章得意不由天。

通篇旋主正能量,两袖清风慰晚年。

598267d2626d4160b9c1339d606b4a4b.Jpeg


 泸州市文联主席虞潜为本书题诗并书


目录

“三真”最宝贵  李锡炎  1

“三农”情犹深  杨正康  2

奔流而歌  李  季  3

实录品格 志书特色  郑尚可  4

一、情思悠远

荔乡儿女  1

还我河山  2

乡土散记  3

淳朴民风  4

童子游戏  5

合江大贰  6

川江号子  7

故居小院  8

笔架连云  9

梦萦醒觉溪  10

魂牵赤水河  11

中华鲟悲歌  12

铁打泸州  13

尧坝怀思  14

情系法王寺  15

先市酱油  16

合江荔枝  17

泸州桂圆  18

祖毅中学  19

妇道人家  20

食糖趣事  21

“三件”情  22

踏歌行  23

理财之失  24

师生情真  25

百年丰碑  26

回眸那年月  27

感念那情怀  28

老友蓉城乐  29

商会故乡情  30

寄情马老庚  31

褚橙礼赞  32

二、岁月缤纷

传统家庭  33

四岁发蒙  34

少年劳作  35

中南山旧影  36

楠木林弦歌  37

一幅老照片  38

吆麻雀  39

泸高统考  40

诚信为本  41

三年饥荒  42

养蜂乐  43

小蜜蜂  44

慈母泪  45

视力反差  46

文革见闻  47

引资轶事  48

有趣小插曲  49

逃过大劫难  50

上善若水    52

家有贤妻    53

长姐如母    54

传奇大哥    55

中华览胜    56

三、韶华剪影

福宝留踪     57

流杯春玩     58

教育新篇     59

聊补无米之炊   60

两个大男知青   61

无声群落旧事    62

奇闻的真相    63

奔赴北大荒    64

真情岁月     65

酒仙市长     66

唱响中国酒城    67

秘书二处回忆    68

十年磨一剑      69

加强泸州农业    70

长沱江畔稻花香    71

农户变革咏叹    72

一项咨询服务    73

雄蜂酒的故事    74

马克思故居前    75

西欧农业见闻    76

越南考察印记    77

倾情社会事务

感人的探望     78

春天的回想     79

未站完最后一岗  80  

殷切期望  81

古稀感怀  82

四、文论随笔

县委书记家的客人  83

恽代英在泸州  84

酒城泸州名不虚传  85

泸州边远小镇百业兴旺  86

稻鸭共栖成效显著  87

古叙旱灾防治  88

掌握农民心理 推动科技进步  89

烤烟产业化思考  90

永恒主题与市场法则  91

粮食产量面面观  92

我的粮食观  93

台泸农场启示  94

人口质量忧思  95

名城风采演绎  96

喜作泸州酒香诗  97

巧对岳池米粉联  98

我的政绩观  99

直面伪科学  100

自然养身心  101

神奇蜂王浆  102

魂断“少女圈”  103

家任画册序  104

文如其人 朴实最美  105

于细微处见精神  106

五、师友情长

拜望李大章    107

恩师尹延厚    108

怀念邵德文    109

良师益友    110

忘年之交    111

低碳文友    112

念一弦音    113

喜读《三乐集》   114

传承“金二胡”   115

石磐架山情   116

大器晚成    117

亲如兄弟    118

情同手足    119

梦圆未名湖  120

军歌嘹亮    121

志在蓝天    122

石匠校长    123

草根之歌    124

爱心情怀    125

今生有幸    126

纯真童友    127

转变自我    128

殊途同归    129

毛根朋友    130

喜获新生    131

命运多舛    132

苦乐人生    133

“老三届”学弟  134

抛砖引玉     135

骏马奔驰

锚  潘 渝    300

水  潘 涛    300

根  潘 波    300

后记   204


一 情思悠远

荔乡凤城,

历史悠久;

风光秀丽,

物华天宝;

民风淳朴,

人杰地灵。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梦萦醒觉溪》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