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3年间900次骗保延误险理赔300万”引热议 有律师称不构成刑事犯罪

发布时间:2021-11-30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鑫  近日南京警方的一则案件通报令航班延误险站上了风口浪尖。

6月9日,南京市公安局发布消息称,近日鼓楼警方成功侦破一起航班延误保险诈骗案,犯罪嫌疑人李某从2015年至今,通过购票虚构行程,在累计近900次延误航班中累计获得高达300多万元理赔金。目前,警方已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抓获归案,并依法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这一案件,引起了律师的关注讨论,有律师在社交媒体上称有很大辩护空间,想联系当事人做免费辩护。

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廖睿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民事诉讼,以该合同因欺诈成立,主张撤销保合同,要求李某退回理赔款。而将该案上升为刑事案件,不符合刑法应当谦抑的精神。

300万理赔款怎么得来的?

据通报,经初步统计,从2015年至今,李某等20多人共实施诈骗近900次,获得理赔金近300万元,其中一趟航班中,李某本人以5个人的身份索赔到了10多万元。李某是如何做到的呢?

据通报,李某的骗保行为分为三步:选取延误率高的航班、虚构不同身份购票并大量投保,关注航班信息,选择退票还是理赔。

据警方介绍,因李某曾有过航空服务类工作经历,有提前获取航班取消或延误信息的途径。为此,她挑选了延误率较高的航班,再去查航程中有无极端天气,以判断航班延迟概率。除使用自己身份外,李某还从亲朋好友处共获得20多个身份证号以及护照号以逃避系统核查,虚构不同身份进行机票购买。同时为了更具隐蔽性,李某每次购买机票都要用4、5个身份。而每一个身份,最多购买30到40份延误险。最后,临近航班起飞前,若延误几率不高,便把机票退掉以减少损失。而一旦航班出现延误,李某便开始着手向保险公司索赔。在这里,李某利用了一个漏洞,就是航空公司延误险很少进行人工核查,只要飞机延误了就会自动赔付。

律师认为不构成刑事犯罪

这件事情,引起了律师的关注讨论。

在廖睿看来,实际上,以现有刑法和保险法相关法条之规定来看,该女子的行为也不构成刑事犯罪。

“李某涉嫌保险诈骗罪和诈骗罪,从仅有的审讯视频中,可以听到侦查员的办案思路很有可能是:以自己身份信息购买的延误险,涉嫌保险诈骗罪;以亲友身份信息购买的延误险,因亲友不知道个人信息用于买机票(李某称帮助亲友买理财),而涉嫌诈骗罪,”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刑事专业委员会理事肖飒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依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等情形被认定为保险诈骗,但李某案件中如何解释值得商榷。“没有真实的出行意愿就是虚构,还是在亲友不知情的情形下使用其身份信息买延误险就是虚构,值得商榷。”肖飒表示,李女士购买机票而不乘坐,利用天气恶劣等原因引起的航班延误事实,获取几百元最高不超过几千元的赔偿,的确利用了航空公司或保险公司的政策漏洞。但自始至终,“机票”所代表的客运合同这一保险标的真实存在,李女士的行为并不符合保险诈骗罪五种行为类型的任何一种。因此,她认为,李女士的行为完全不是《刑法》通过构成要件禁止的犯罪行为。

微博一名加V律师也称,这个案子有争议。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或者是合同一方当事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与之签订或履行合同的行为。而本案涉及的天气等问题引起的航班延误,具有不确定性,不是投保人所能够决定的,本案投保人不具有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行为之能力,因而也没有实施刑法上规定的构成诈骗罪的客观事实。

京衡律师上海事务所副主任、高级合伙人邓学平律师在财新网撰文指出,只要李某使用真实的身份信息购买保险并且支付了足额的对价,那么她就完成了一次合法的缔约行为。如果每个单一行为都是合法的,那么这些单一行为的集合怎么就能突然一步滑向犯罪呢?被保险人是否知情或同意,或许会影响到保险利益的认定和保险合同的效力,但这种争议仍然是一种民事争议,不会越过民事纠纷直接升级为刑事犯罪。保险合同是一种射幸合同,其本质特征是保险标的具有不确定性。

延误险这些年

2007年初,南方航空的官网上出现了单独的航空延误险产品,这也是航班延误险第一次以单独的保险和保障服务出现在市场上。

“当时南航希望官网多一些机票的直销,公司官网怎么吸引客人去买是个问题。南航总部位于广州,它主要的航班是从广州和深圳飞出来的,三大航中,南航受天气的意外影响比较大,航班延误率比较高,我们就建议不要卖纯粹的航空意外险,应该搭配航班延误的一个保险,在航班延误之后以最快的速度把赔款给到客人,这可以提高客人买机票的粘性体验。因此,便做了一个增值服务,只要买航班延误险即送航空意外险,当时保费是20元,航班延误三个小时,旅客便可得到200元的赔偿”,一位曾经在航空公司工作而又转至保险行业的资深从业人员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在其加入保险公司后便很快发现了这一块的市场空白,

继航空公司过后,银行的信用卡开始将触角伸向延误险市场。2011年过后,保险公司开始陆续进入延误险市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端的消费越来越多,延误险也在2015年发展至高峰。

一般来说,雨季来临,航班正点率大大降低,面临航班大规模的延误和取消,可以对乘客应对旅途不便、时间损失进行赔偿的延误险便很受关注。

“十年过去了,再回头看延误险,客人的时间依然被耽误,甚至更长,保险公司没有赚到钱,甚至停止了航延的承保,仅剩的两三家,也为了所谓的获客。时间无价,这不是保险可以解决的。现在的延误赔偿,成为保险公司和少数客人的对赌娱乐,没有真正地对国家、社会的和谐起到太多作用”,在10年前研发设计了延误险的慧择保险首席运营官蒋力曾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在蒋力看来,在过去几年间,保险公司为了获客,不以营利为目的大力推广延误险产品,误导对赌成分较重。“在这个过程中,客户会觉得有很多小便宜可占,让人觉得航班延误就是一个保险可以做的产品,但当赔付率提高,保险公司难以承担亏损,便把条款变得苛刻甚至直接下架产品,是纯粹的商人行为,因此很容易引起客户的不满。站在客户角度想,似乎保险公司就是在玩一个赌大小的游戏。”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3年间900次骗保延误险理赔300万”引热议 有律师称不构成刑事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