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第五章为争取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七次离京【4】

发布时间:2021-04-30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二十八 视察河北、河南、山东农村

1958年9月15日,在武汉去安庆的江峡轮上,张治中问毛泽东:“您今年外出,这回是第五次了吧?”毛泽东说:“是呀,但是5、6、7三个月没出来,1、2、3、4月都在外,8月到河北、河南、山东打了一个转。”①

1958年8月,进入一个十分炎热的夏天,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避暑胜地北戴河召开的前夕,毛泽东用一个星期时间视察了河北、河南和山东的农村。他要实地看一看农村情况。他同三省的省、地、县以至合作社的干部,一拨接着一拨地进行座谈。他还走进试验田、高产田,要亲眼看一看。他所听到的几乎是一片粮食年产翻一番的声音。他总是盯着问:有把握吗?有保证没有?怎么实现?有什么措施?得到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而且是毫不含糊的。他看到大片大片的农田里,庄稼长得格外好,心里很高兴。他问干部们:群众对大跃进,愿意不愿意干?高兴不高兴?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愿意,高兴。毛泽东所听到和所看到的,使他对农业生产“大跃进”更加充满信心了。

他这次三省视察的重点之一是关于并大社、办大社。所到之处,都是鼓励并社、办大社。说社大好办事,可以更好地调动劳动力,可以很好地使用土地,有农业,有工业,有文化,有学校,有戏院。

8月4日至5日,毛泽东视察河北的徐水、定县和安国,肯定了徐水的“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做法。

6日至8日,视察河南的新乡、襄城、长葛、商丘,看了棉田、粮田、社办工业、托儿所、幸福院和食堂。在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看到人民公社的牌子,点头称赞:“人民公社名字好。”

9日,到山东视察,省委书记处书记谭启龙汇报说历城县北园乡准备办大农场,毛泽东说:“不要搞农场,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和政府合一了,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毛泽东关于人民公社的构想正在逐步形成。他视察三省农村的情况,新华社很快作了报道,“人民公社”的名字立即传遍全中国。①

1958年8月1日至3日赫鲁晓夫来访。毛泽东同他举行了会谈。在讨论了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后,中共拒绝了苏共提出的关于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建议。

4日下午,毛泽东离开北京到河北、河南、山东视察。4时,专列到徐水县。

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解学恭、副省长张明河、保定地委第一书记李悦农、徐水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在车站迎接。毛泽东向张国忠了解了当地的土地、人口、劳力、夏季生产、秋季生产的大致情形。

座谈片刻,毛泽东换乘汽车,经县城往南犁园乡大寺各庄村农业社视察。一路之上,他看到庄稼问收成,看到炼钢炉问产量,还扳着手指和张国忠一起算账,一炉能出多少?一天能出多少?

车过小寺各庄的“小农场”与“试验田”,毛泽东称赞这儿的庄稼长得不错。

车进大寺各庄,停在合作社俱乐部门前。毛泽东走进门,看着几面奖旗,问每次得奖的经过。然后坐在长桌旁,向乡、村干部了解情况。

毛泽东问:今年的麦子收得好吗?每亩平均多少斤?又问社里和县里大秋作物的预产量。

毛泽东听过回答后问:粮食多了怎么办?毛泽东说,粮食多了,国家不要,谁也不要,社员自己可以多吃。可以半天耕作,半天休息,搞文化、学技术。毛泽东参观了庄里的粮食加工厂,又穿街走巷,到农业社看望了正在扎针的医生与病人。看了养猪场、缝纫厂、食堂、幼儿园、“幸福院”。毛泽东走到农田里,看到地里干活的妇女很多,对陪同人员说:“这里妇女劳力解放得很彻底哩!”

李悦农对毛泽东说,这里的妇女脱离了炕台、锅台、磨台、碾台。毛泽东说:“是呀!人人都吃食堂,社社都办幼儿园。”

毛泽东向张国忠了解徐水县劳动力的安排。

解学恭和张明河又向毛泽东介绍这里搞“军事化”的情况: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全县农村搞了他们的做法。

在一块棉花地边,毛泽东走下田埂,分开密密的棉枝想到里面看看,走几步,钻不进去。毛泽东问:“这一亩可以收多少棉花?”

李江生回答:“1000斤皮棉。”

“那就是3000斤籽棉啰!”毛泽东说着,从棉花地里走出来,朝一块黍子地走去。

这时,太阳西斜。毛泽东的兴致却丝毫不减,坚持要再去看看玉米、谷子和山药。在山药地里,毛泽东详细问到,每亩栽多少棵秧子?施多少底肥?追肥怎么上?亩产多少斤?

毛泽东说:粮食多了,以后就少种一些,一天做半天活儿,另外半天搞文化,学科学,闹文化娱乐,办大学中学,你们看好么?

毛泽东在告别时说:祝你们丰收!秋后我要有时间的话,再来看你们。

在返程的路上,毛泽东又谈了劳动大协作与军事化的问题。毛泽东问:办食堂老年人同意不同意?张国忠答,刚开始有思想不通的,说这是吃了大锅饭。

毛泽东说:你们这不是大锅饭吗?

张国忠说县里正进行共产主义教育,除生活用品外,房屋、树木、羊群、自留地都要转为公有。毛泽东很关心,问:“十个人中有没有三个人不赞成?”回答是,连两个也没有。

在徐水县城,毛泽东视察了县里的细菌肥料厂和铁工厂。整个徐水城关的人,好像都涌到了铁厂到县委的路上,人流如潮。毛泽东微笑着,亲切地和群众打招呼。他被深深地感染了。

在县委,毛泽东的头一句话就说:“这里的干劲不小哩!”又说,“世界上的事情是不办就不办,一办就办得很多!粮食原先很少,一下子就是几千上万!”

毛泽东又问河北省其他地区庄稼的情况,了解徐水去冬今春实现水利化和抗旱的情况,并和机关干部合影留念。

李悦农、张明河谈到安国的山药、玉米丰产时,毛泽东表示:明天去安国看看。

在回车站的路上,张国忠对毛泽东说:“看群众这股热情,我们党在群众中真是扎根了。”毛泽东点头:“我们打仗几十年就是为了这个,为了让老百姓吃饭,吃好饭!”

毛泽东指示徐水县委要早抓明年的粮食规划,要多种小麦,多种油料作物,种菜也要多品种,满足人民的需要。又说,小麦地一定要深翻,施肥,密植。以后人民就主要吃小麦,玉米和山药用来喂牲口,养猪。猪喂多了,人民就多吃肉。

毛泽东说:“下边真好啊!出的东西真多啊!北京就不出什么东西。”①

晚上7时半,专列朝安国方向开去,停在定县。

5日早上,安国县县长焦家驹到专列迎接毛泽东。毛泽东问:“我到你们县参观一下庄稼行吗?”焦家驹说:“我们正是来迎接毛主席去我们县视察工作的。”

焦家驹陪毛泽东同坐一辆车。从窗外看见有许多人聚在一处,毛泽东问:“这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多人?”焦家驹说:“是定县西关,这些人是候车的。”

小车驶进定县城内。

毛泽东开始问安国的情况:“你们县小麦每亩能产多少斤?”

“亩产491斤。”焦家驹答。并介绍已经放出了一个亩产5130斤小麦的“卫星”。

“明年计划多少?”

“计划种45万亩,争取亩产2000斤。”

“怎么实现?”

焦家驹讲到深耕要普遍翻到一尺半以上。毛泽东说:“45万亩地,深翻一尺半以上,能翻完吗?夏种时间有多少天?”

“夏种时间是30天。拖拉机一次能翻一尺半,要是翻两次,就能达到三尺。”

“能翻三尺,那就更好了。没有拖拉机呢?”毛泽东说。

“双铧犁用两头牲口,一次也能翻一尺半。”

“那你们牲口够用吗?”

“牲口不大够用,全县只有两万多头。另从外头买回来2000头。”

“是在张家口买的吗?”焦家驹答是。

毛泽东说:“还要增加点牲口。”

“你们今年每人能收多少粮食?”毛泽东问。

“按亩产3000斤算,35万人每人平均4000斤。”

“主要是甘薯吧?”

“主要是甘薯。明年我们计划少种些甘薯,增加种植油料作物。”

毛泽东说多种油料作物,可以供应城市人民的食用油。

“你们打这么多粮食怎么办?”焦家驹答搞储备,社员也可以多吃点。毛泽东说,粮食那么多,每个人每年可以吃到六七百斤,多吃小麦。土地也应该有休整的时间。

车出定县县城,沿途可以看见庄稼地了,毛泽东拉开窗帘,不断称赞这儿的庄稼长势不错。

毛泽东问:“他们这儿的庄稼跟你们那里的比怎么样?”焦家驹表示,粮食作物他们这里还不行。

“为什么?”

“我们那里有粮食的高产品种,比如多穗高粱,从唐山专区输入的。”

毛泽东说:“你回头拿一把多穗高粱,一把本地高粱,给我吃,看看哪个好?”

小车驶过定县东亭乡,一面山墙上写着“压倒安国、超安国”。他问:“他们要和你们比哩。现在是他们压倒你们,还是你们压倒他们?”

“我们压倒他们。”

“压倒了吗?”

“没有压倒,他们的干劲也很足。”

进入安国县境,路边的玉米、高粱、谷子和棉花错落有致。毛泽东说,你们的庄稼长得好,我下去看看。

车在新安村边停下。

见到棉花地里有些虫害,毛泽东说,这是钻心虫,两三年应该消灭掉。看到一块芝麻地,他说,这样好的芝麻,怎么不多种一些?走上地头,他又说,公路上要大量植树。

毛泽东上车继续前进。听焦家驹讲安国县食堂化、托儿化的情况。毛泽东要求他们把食堂坚持办下去,好好带孩子,可以把马路搞成水泥的,弄宽点,修个飞机场,这样国际友人要来,从北京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这里。

12时左右,淤村乡流村农业社到了。人们聚在村头已经等了很久。毛泽东下了车,一次次和他们握手。

在玉米试验田,毛泽东问,对于防治病虫害,你们有什么机构没有?他叮咛,一定要好好研究治虫,两三年内消灭掉。

走过一块高粱地,毛泽东问:“为什么有些生长得这样矮,有的却是那么高?”

乡党委书记郭建回答:“高的是大八杈,能结八个穗,矮的是小八杈,种它是试验到底哪种收成大。”

天很热,密不透风的庄稼地没有一丝凉意。大家请主席休息一下,毛泽东爽快地走进一个护秋窝棚。

窝棚里,只有一张硬铺板,毛泽东坐在铺板上,听郭建汇报农业社的组织情况,听李悦农汇报安国农业社的变化过程。

毛泽东问:你们县里有多少个农业社?老百姓高兴不高兴搞大社?

“农民高兴搞大社。我们把大社划小以后,有很多农民又自动联合成大社了。”

毛泽东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看过三国没有?《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句话便是:“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毛泽东问郭建:“是办大社好还是办小社好?”

郭建说:“办大社好。”

焦家驹说:“我们准备秋后一乡办一个社。”

毛泽东说:还是办大社好。社二三千户、四五千户、五千户、六千户,一乡一社。大社好办事。这是大势所趋。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第五章为争取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七次离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