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0年增长18倍

发布时间:2020-12-31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专题:西藏民主改革50年 专题:西藏设立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新华网拉萨3月10日电(记者拉巴次仁、薛文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发布的《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说,2008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76元,自1978年以来年均增长10.1%。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1978年为175元,这一数字在30年间增长了18倍。

  《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说,民主改革前,西藏农牧民没有生产资料,几乎终身负债,根本谈不上纯收入。美国藏学家谭·戈伦夫1940年对藏东地区的一项调查表明:38%的家庭从来没有茶喝,51%的家庭吃不起酥油,75%的家庭有时不得不吃和牛骨头一起煮的、与燕麦面或豆面掺和在一起的野草。

  民主改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和完善“三个长期不变”,即在农区实行“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在牧区实行“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和“草场公有,承包到户,自主经营,长期不变”,同时提出并大力实施了以安居乐业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农牧民收入持续稳定增收。

  2008年,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482元,比1978年的565元增长21倍。

  30年前,当拖拉机第一次进入西藏农村时,藏族群众还十分好奇。如今,传统的耕作方式正逐渐被轰鸣的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等农机作业所代替,许多农牧民已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农牧民购买拖拉机或汽车已不再稀奇。

  农牧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为提高农村的消费水平创造了条件,农牧民的消费结构也由以往的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同时,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也不断丰富,农牧民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

  白皮书说,民主改革前,西藏90%以上的人没有自己的住房,农牧民居住条件极差,城镇居民人均不足3平方米。当时的拉萨城区仅有2万人,而城周围居住在破烂帐篷里的贫民和乞丐就有近千户人。而今,西藏人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巨大改善。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安居工程,已有20余万户、近百万农牧民住进了安全适用的新房。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2.83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3平方米。

  目前,西藏从城市到农村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2008年西藏“五保户”的供养标准达到1600元。2006年西藏人均收入低于800元的农牧民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责编:高松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0年增长1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