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交通年报出炉:长三角互联互通持续推进 沪小客车保有量
发布时间:2019-04-0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图为2018年上海与长三角铁路旅客到发量
东方网记者王佳妮4月3日报道:今天上午,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正式对外发布《2018年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行年报》(下文简称《年报》)。
东方网记者获悉,2018年,长三角和近沪交通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道路交通运行平稳有序。其中,小客车保有量增速持续放缓,而轨道交通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据预测,伴随着52项重大交通工程落地,2019年上海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长三角交通互联互通持续推进 集约交通成进博会出行主体
根据《年报》显示,去年一年,长三角交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效果显著,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交通互联互通加速推进。东方网记者从市交研院获悉,截至2018年底,省际断头路通车1条、开工8条,省界治超站联合执法行动6次,新增青浦和昆山、青浦与嘉善的毗邻公交线路。
铁路方面,上海与长三角(江浙皖三省)铁路日均旅客到发量42万人次,同比增长6%,占上海铁路旅客到发总量的比重为70%,提高约2个百分点。其中,联系江苏昆山和上海的11号线花桥段工作日进出站客流突破6万乘次,轨道系统内平均乘距为37.7公里,显示出明显的都市圈通勤特征。
公路方面,上海对外高速公路道口进出机动车日均交通量为37.8万辆次/日,同比增加1.0%;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车辆的持续增长,公路长途客运客流持续下降,公路对外旅客发送量3151万人次,同比下降7.9%。
去年,上海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举办期间,累计运送进博会客流约86万人次,专业日集约出行(轨道交通、团队巴士、地面公交)比例达75%以上,公众日集约出行比例85%左右。根据《年报》显示,上海观众倾向于采用公共交通,外省市专业观众对出租车、定制巴士等个性化服务有一定需求。
实有小客车规模突破500万 使用强度持续下降
根据《年报》显示,上海常住人口为2423.78万人,全市人员工作日均出行总量持续增加,约为5685万人次,同比增长0.8%。
小客车方面,其保有量增速持续放缓,东方网记者获悉,上海目前实有小客车达511万辆(含上海注册及长期在沪外省市号牌小客车),同比增加42万,连续两年增速放缓(去年同期增加46万)。
个人非营业性小客车市区通行额度(不含新能源车)的投放量基本稳定,为13.5万张。沪C小客车保有量为133万辆,同比增加12万辆,低于2017年同期17万的增量。长期在沪外省市号牌小客车163万辆,同比增加12万,与2017年同期持平。新能源汽车注册登记突破7万辆,同比增长20%,私人领域推广5.3万辆;累计保有量达24万辆,推广总量继续保持国内乃至全球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小客车车辆使用强度持续下降。市交研院跟踪调查显示,小客车工作日均出车率为74%,同比下降约1.5个百分点,出行次数为1.85次/日。新增车辆的出车率较低,在50%左右。
根据预测,2019年,上海小客车的增量将维持在40万辆左右,但使用强度将持续减弱。
小客车保有量增速放缓的同时,政府也在不断深化推进上海停车综合管理。东方网记者了解到,上海继续推进公共停车场库停车收费改革,在静安、杨浦、黄浦、浦东、闵行、宝山、崇明等区的试点区域内,更多的停车场库进行了收费调整。
同时,为缓解民生居住停车矛盾,上海去年创建159个停车资源共享利用示范项目,新增提供6513个共享泊位。
快速路常态拥堵段拥堵时间延长 近郊交通压力增加
根据《年报》显示,上海去年全年平均早、晚高峰拥堵指数同比分别上升约3.0%,拥堵区段同比增加2个,浦西快速路早、晚高峰车速分别为41、44公里/小时。
2018年上半年,上海快速路交通运行压力同比明显增加,早、晚高峰拥堵指数同比各上升6%左右;下半年快速道路运行同比基本持平。总体来看,中心区快速路高峰运行已接近饱和,常态拥堵区段的拥堵时间有所延长,同比平均增加约0.7个小时,射线道路运行压力明显增加,拥堵指数同比上升均超过10%。
地面道路方面,运行状态总体稳定,中心城拥堵时间略有减少,近郊区域运行压力增加。中心城早高峰拥堵指数同比上升0.6%,晚高峰同比下降0.9%,拥堵区域同比持平,地面干道早、晚高峰车速分别为17.4、18.0公里/小时。
此外,随着城镇体系功能完善,市民出行习惯和出行方式的转变,中心城拥堵区域的拥堵时间有所缩短,同比平均减少约1个小时,但近郊人口、商业集中发展地区的交通压力日益增加。
2018年上海内环内高峰接近饱和,射线道路压力增加。
东方网记者获悉,去年上海道路设施网络连通性进一步完善。嘉闵高架南南延伸地面道路、中山南路地道地面道路、S26入城段等15条国家会展中心外围配套道路等重点项目陆续建成通车。城市道路总长度5317公里,同比增加93公里。持续开展道路补短板设施改造,完成了61个路口挖潜,打通11条区区对接道路,道路通行能力得到进一步盘活。
轨交日均客流1016万乘次 公出租等客运量持续下降
公共交通方面,上海轨道交通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去年,上海轨交5号线南延伸、13号线二三期相继开通运营,首条新型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APM浦江线投入运营。至此,上海轨交网络线路总长增至705公里(含磁浮29公里),车站数增至415座,换乘车站增至57座。内环内轨道交通车站600米面积覆盖率已达71%,地铁车辆规模突破5000辆。
运能管理上,去年上海轨交实现全年高峰增能5%的目标,同时实现中心城区12条轨道交通骨干线高峰时段最小运行间隔3分钟。进出站支付服务更加便利,二维码扫码进站比约20%。
2018年上海地面道路中心拥堵时间略有减少,近郊区域运行压力增加。
客流方面,轨交高峰拥挤状况略有好转,放射性线路拥挤程度依然较高。去年,上海轨交全网日均客流1016万乘次,工作日均1137万乘次,同比增长5-6%。工作日均进站量625万人次,同比增长2.8%。通过持续的提能增效,全网拥挤区段122个,同比减少5个,全网拥挤里程16%,略好于去年;放射性线路高峰客流拥挤程度仍较高,早高峰2、8、10、11、17号线拥挤区段均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