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缓缓君:农家女高考成绩被顶替:掠夺底层向上的机会,何其残忍!

发布时间:2021-12-05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最近家里有点事,这篇文章可能写得有点晚了,但有些事如芒在背,有些话如鲠在喉,我还是想把它说出来。

  从陈春秀到苟晶,农家女高考成绩被顶替,这样的事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这是在窃取她们十几年寒窗苦读的成果,是在抢夺底层向上的机会,更是在动摇读书能改变命运的社会共识。

  它太过残忍,让我感到悲愤。

  它关乎所有的考生和家长的利益,关乎社会公平正义,我们不能去忽视它。

  01

  陈春秀,山东冠县的一名农家女(部分媒体在报道中采用了陈秋媛这个化名,陈秋媛和陈春秀为同一人)。

  2004年,她在高考取得了546分(理科)的成绩,而当年山东的本科录取线为549分。

  虽然无缘本科,但以陈春秀的分数,读个好点的专科还是绰绰有余的,而她正好也填报了山东理工大学的国际经贸专业(专科)。

  陈春秀本应被录取,然而她却一直没能收到录取通知书。

  父母曾提议,让她复读一年,但是陈春秀顾虑“家庭条件不允许”。

  无奈之下,她选择了去山东烟台的一家食品厂打工,开启了“厂妹”的跌宕人生。

  从食品厂到电子加工厂,再到去拉面馆做服务员,之后又回到了冠县的一家幼儿园当幼教,陈春秀的命运几经波折,但她没有放弃读书。

  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一边自学,有一段时间甚至为了“借光”而跑到楼道去看书。

  陈春秀以这样的方式,备考成人高考,并参加了曲阜师范大学的考试。

  2020年5月,在学信网查询学籍信息时,陈春秀意外发现自己竟然已经被“上过一次大学”——当年的残酷真相也由此被揭开。

  原来早在2004年,就有人冒用陈春秀的身份,去了山东理工大学的国际经贸专业读书。

  “姓名,身份证号都一样,只有照片不是我本人。”

  顶替她的那个女生也姓陈,媒体已公开她的本名叫陈艳平,当年在高考中只考了303分。

  但她的家人有路子。

  陈艳平的父亲被曝出曾在冠县商业局工作,后下海经商,开的公司在当地颇有名气;陈艳平的的舅舅曾担任过乡党委书记和冠县审计局局长。

  陈艳平大专毕业后也顺利去了冠县某街道办的审计所工作。

  这就是权势者利用关系和资源帮学渣孩子铺平人生道路的典型案例,偏偏这一切还建立在窃取农家学子学习成果和掠夺她们改变命运的机会之上。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这真的太可耻,太不公平了!

  对于冒用陈春秀身份上大学一事,现在陈艳平一家的说法是:

  2004年陈艳平的父亲花了2000块从中介处购买了陈春秀的学籍,其他的事全部由陈艳平的舅妈找人操办,而这个舅妈“恰巧”在陈艳平入学一个月后就已经去世,他们家人对操办的细节一无所知。

  言下之意就是经办人已经死了,所以我不知道。

  看到这里真的是让人感到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这个案子另一个让我关注的点在于,冒名顶替能够被发现,这件事本身可能只是个小概率事件。

  试想,有几个农家学子,在高考失利后还会一边工作,一边带娃,一边坚持自学的?

  如果不是陈春秀对读书有着异于常人的执着,十几年后依然在坚持自学和参加成人高考,她可能就这样一辈子被蒙在了鼓里。

  那么那些高考“失利”后就此认命的受害者,那些尚未被发现的冒名顶替案件,又会有多少?

  02

  再来说说苟晶的案子。

  苟晶,山东济宁人,老家在济宁接庄镇的某个村子,同样是一名农家女。

  6月22日,苟晶在微博上称,自己已在山东省教育厅发起实名举报,希望能够查清自己连续两年高考成绩被冒名顶替一事。

  苟晶曾以保送生的身份进入济宁市实验中学就读,该校据称是济宁排名第二的学校(仅次于济宁一中),而苟晶所在的班级曾是该校的尖子班一班。

  按照苟晶的说法,当年她在尖子班的排名大概在10-20名之间,处于中上水平。

  1997年,苟晶第一次参加高考时,只考了500分出头,这让她难以置信,因为她模拟考从未低于过650分(当年高考分数的算法和现在不一样)。

  这个分数让她连大专都读不了。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1997年本科+大专合起来录取率也不到36%,远低于现在的81%,所以那个年代要考个大专其实也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苟晶作为当地重点学校重点班的学生,期望值比较高,所以才认为连大专都读不了很难接受)

  高考落榜也让苟晶一家陷入了艰难的抉择——要不要让苟晶复读?

  苟晶家有两个妹妹,作为农家学子,再加上超生惩罚,家庭经济条件相当拮据,而苟晶高考那年二妹也正好初中毕业,如果苟晶复读,那么二妹就读不起高中了。

  “我觉得要是不读了,应该是我不读。”

  但最后二妹主动做出了牺牲,放弃读书出去打工,因为二妹觉得苟晶学习更好,更有可能考到一个好的学校。

  背负着家人的期望,苟晶走上了复读那条路。

  然而放榜时,苟晶发现自己的高考分数又一次没能达到大专的录取分数线。

  这让她感到难以置信。

  在复读的那一年,苟晶一直名列前茅,高考前的最后一次区模拟考试,苟晶甚至还在几万名学生中考了前几名。

  她也不认为自己发挥有问题,考完后甚至有一种自信满满的感觉。

  “无论是从仔细的程度,还是答题的速度和效率,以及时间的控制,都尽量做到最好。比如在选择题上花多少时间,在问答题上花多少时间,大题上多少,小题上多少,我自己对时间的把控都是很好的,不可能出现这么大的失误。”

  这是长期困扰着苟晶的疑惑。

  但高中班主任的意外来信,把疑点指向了冒名顶替。

  2002年,苟晶小妹参加高考那年,苟晶的原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邱某某,托小妹給苟晶带了一封道歉信(注:最初苟晶称收到道歉信是在2003年,但在后续的采访中,苟晶称小妹高考那年应该是2002年)。

  苟晶称,信的大致内容是:“我的女儿没有像你这样聪慧,智商有点欠缺,她不争气。我作为一个父亲,非常不容易。1997年,我在很无奈的情况之下,才让她顶替了你的成绩去上大学。作为一个老师,我这样做,的确有违师德,但是请你原谅我。”

  但除了这封信,苟晶没有任何直接证据,也没有办法去搞到证据。

  而且收到信的时候苟晶已经结婚生子,她是抱着孩子读到这封信的,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被无力回天这四个大字撞倒在地”。

  这次之所以站出来实名举报,一是因为近期舆论曝出的消息再次揭开了她心底的伤疤,二是她想起自己的父亲在临终前依然对这件事念念不忘。

  两年前,苟晶的父亲在弥留之际,有同学前来看望,然后同学和苟晶谈起了班主任的女儿冒用了她的名义在北京读了大学。

  苟晶的父亲当时已经被肿瘤压迫了神经,无法说话,但听到这一段的时候,挣扎着把手抬到了半空,不停地颤抖,表情激动。

  “你不知道,看到那个场面,我有多难过。也没办法去劝说父亲看开这件事。”

  几天之后,苟晶的父亲就离开了人世。

  一个农民父亲,没有人脉关系,不知道怎么样才能为女儿讨回公道,最终含恨而终。

  其实无论是苟晶接受媒体采访,还是文字的表达,语气一直都比较冷静。

  但她描述的这段经历本身,让我内心涌起一阵悲愤。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以上内容都来自苟晶单方面的说法,我无法查证这其中有多少和事实会存在出入。

  但我相信主体部分肯定是符合事实的,反转的可能性极小。

  一来是冒名顶替这件事本身,会留下大量的痕迹,无论是读书、工作还是个人的档案,都有迹可循,是可以去一一核对的,如果有撒谎是很容易被识破。

  苟晶敢于实名举报,并捅到网上,我相信她是有底气的。

  二来是苟这个姓太少见了,冒名很容易被发现。

  据苟晶回忆,2005年的时候,一位在中学当老师的高中同学,听说学校来了一个叫苟晶的新老师,于是兴冲冲地去见老同学,结果见到的却是高中班主任的女儿。

  要知道苟这个姓本身就很少见,班主任又姓邱,他女儿怎么会和苟晶同名?

  这个概率低到几乎不可能发生。

  这也是为什么班主任冒名顶替一说,早就开始在苟晶的同学群里传开。

  既然如此,班主任为什么还是选择了苟晶?

  苟晶自己的看法是,因为班主任的女儿和自己长得很像。

  2016年苟晶班里曾组织了一次同学会,当时班主任由女儿陪着一起参加,苟晶在合照中发现,其女儿在长相上和自己至少有5分以上的相似度。

  当时苟晶就觉得心里发抖,是不是自己老早就被选中,是不是冒名顶替是一种必然的命运,而非偶然。

  这让她感到脊梁骨发凉。

  但我相信这并非她被选中的唯一原因。

  苟晶之所以被选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家是无权无势又没钱的农民家庭,这样的家庭缺乏维护自己利益的渠道和资源。

  而且苟晶本人性情温良。

  在回忆这段经历以及评价自己的班主任时,她依然会说:

  “不管到什么时候,我都非常肯定我老师的教学水平,他在语文方面的造诣是真的非常好,对学生也非常尽心尽力,跟着他学习也是我的幸运。抛开我被顶替这件事,老师绝对是我的恩人,我百分百地尊敬他。”

  “客观评价我们老师,我对他是很感激的。”

  作为受害人,苟晶在谈论自己班主任的时候,依然在力求以客观公正的方式去评价他。

  这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但这种优秀的品质,需要在一个公平得到维护、法治得到彰显的环境里,才能闪闪发光。

  在一个不讲规则讲关系,在一个强权肆意欺压弱者的环境里,温良恭俭、客观公正,反而会被人吃定不会闹出什么大的动静,从而更容易被选中成为冒名顶替的那个对象。

  这不是苟晶的错。

  当一个环境一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该治理的是那个环境,而不是责怪为什么良币总是被驱逐。

  (左一为苟晶读中学时的照片)

  03

  严格来讲,苟晶的案子,目前还在调查中,并没有定论,理论上还不能把话说死。

  但正如我在上文分析的,这个案子反转的可能性极小。

  而且类似的案子并不是个例。

  在陈春秀的经历(她的已经实锤了,就看后续怎么处理责任人了)引发舆论关注后,有媒体查询了山东高等教育学历清查工作的结果,发现仅仅在2018年和2019年的清查行动中,就有242人被查到涉嫌冒用他人的身份上学。

  公布清查结果的那14所高校中,甚至还包括中国海洋大学这样的985高校。

  这还是以上几所高校主动公示的部分,还有没有暂时还没有被查到的案例?

  那些还没有公示的学校难道就没有冒名顶替的案例了吗?

  至少陈春秀和苟晶的案子,都不是在官方的清查工作中被发现的。

  而且从这些案例的分析中,我们甚至可以断定,这背后存在产业链。

  为什么2000块钱就能买到一个学生的学籍?

  顶替者的档案是怎么做出来的?

  户口迁移的时候派出所有没有做过审核?

  接受新生的学校是怎么做学生信息的审核工作的?

  这背后的各个环节,都应该去查个清楚。

  既要给受害人,也要给公众一个交代。

  无论是古代的科举制度,还是今天的高考制度,它本质上都是一种相对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

  它是为普通人,尤其是社会底层预留的一条向上的通道。

  正是因为有这条通道的稳定存在,所以我们才会相信,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一种信仰。

  哪怕是那些成绩并不那么突出的人,只要这条通道还存在,他的心里依然可以保有一个梦想。

  只要这条通道还存在,即便自己错过了这种可能,他们依然会相信自己的孩子有可能过上和自己完全不同的生活。

  这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家庭的梦啊。

  它是普通人疲惫生活中的美好梦想,是残酷社会竞争中的希望之光,是农家学子艰难困苦生活中的那团星星之火。

  如果权势者连这条向上通道都要侵占,那就是在击碎他们的梦想,扼杀他们的希望,掐灭他们心中的火焰。

  太残忍。

  这种做法真的太残忍了。

  这让我感到愤怒而悲伤。

  我无法接受。

  所以必须把它写出来。

  哪怕已经有很多媒体进行了报道。

  但为受害者发声,为寻求公平正义而呼喊,我相信永远都不会晚。

  陈春秀的父亲说,他们听说我是个老农民,是个怂人,否则他们也不敢。

  苟晶说,她需要是一个真相,她也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不要遭受和他同样的命运。

  我们都希望自己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但公平和正义从来都不会从天而降,它需要有志者来推进,也需要大众的参与。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能做的就是把他们的事写出来,并传达给更多的人。

  通过舆论的关注,来督促调查的顺利推进,还高考一份公平。哪怕各地教育资源不同,至少在考场上,要有一份相对的公平。

  这是我作为一个无权无势普通人,能够尽到的一点绵薄之力。

  别再让权力去染指高考。

  给普通人,尤其是社会的底层留一条向上的通道吧。

  别让那团火焰被熄灭,拜托了!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缓缓君:农家女高考成绩被顶替:掠夺底层向上的机会,何其残忍!